您现在的位置: 琥珀 > 琥珀产地 > 正文 > 正文

经典寿山石名品图录让无数读者意犹未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4/24 13:24:36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426/6195051.html

第二章壹田坑石

田坑石,简称田石。田坑石的色泽多呈黄色,故又统称“田黄石”。田坑石是由附近山上的原生寿山石出露地表,经长期风化剥蚀,崩落山坡,经山洪暴发冲刷、搬运至寿山溪的河滩及其附近沉积下来而得。这些脱离母岩的寿山石,长期受到土壤和丰富地下水的浸润,质地特别莹澈、温润、细腻,多数肌理隐现萝卜纹或红格纹。外表有黄、黑、白色石皮,这就是田黄石的由来和特征。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田石的萝卜纹归纳出几种形态。一、长眼型网状纹。似萝卜皮层内纹理,网状而长眼,由密渐疏。二、粽粒型网状纹。如糯米粽子米粒似化未化,有时散成条纹状。三、圆眼型网状纹,网眼较圆,又断断续续分散。四、宽疏型网状纹,网眼较宽大,疏疏落落,或明或暗,或粗或细,或似从石外表渗透状。五、水流纹状纹。六、基本上不见萝卜纹,或仅有若有若无的网纹而已。这种田石极少见,是田石最凝灵之一。

田石的红格纹一般显褐黄或赭黄色,也比较沉稳、湿润。而掘性独石多近曙红色。田石按其颜色可分为:艾绿、红田石、田黄石、白田石、黑田石等。

艾绿

寿山第一名石

艾绿,是寿山田坑石中一个极其稀罕的品种。南宋福建晋江名人梁克家认为,在各色寿山石中,“惟艾绿者难得”。明朝著名文人谢在杭品艾绿为寿山石第一。艾绿似昙花一现,自清初以来,再未光临于世,今人则更难有一睹此名石的眼福了。近、现代寿山石鉴赏家,均把月尾绿中的佳者称为“艾叶绿”,并视同艾绿。然而,其色与质确实不足品为第一。龚纶《寿山石谱》谓:“谢氏品为第一,不解。”这说明垄纶先生未见过田坑的艾绿,故有此存疑耳。

图中,这枚艾绿方章,清初杨璇制钮。颜色外表似黑,谛视之则为深绿,如翡翠的墨绿而更娇艳,光彩夺目。在五十倍放大镜下观察,矿物组织结构与橘皮红田、黄田石相同。不同的是,前者呈浅绿微有黄气,后者则为橙黄、红色和黄色。微透明,质地洁净、细腻、温润,无瑕疵、格绺。一句话,质色无与伦比,令人视之心荡。此印印身有一天然“酒窝”状圆坑,是该石脱离母岩后,滚落坑谷,爱流水冲击形成的,虽经制印时的解石、切磨,仍清晰可辨,是艾绿为田坑石系的有力佐证。

南宋梁克家在淳熙九年编纂的《三山志》中载:“寿山石,洁净如玉,大者可一、二尺,柔而易攻,盖珉类也。五花石坑,相距十数里,红者、绀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梁氏在这短短的四十四个字中,高度概括了寿山石的性质、特征、大小、产地和色泽。由于文中对产地没有明确的论述,八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考证“五花石坑”在于何处。艾绿为何难得,谢氏根据什么品艾绿为寿山石第一,都成了寿山石文化未解之谜。

梁氏记述中的“五花石坑,相距十数里”这一句,明确地指出了在寿山溪上游的某一段小溪或沟壑的“坑”,这段“坑”长度近十里,其中有五色的寿山石。纵观方圆近一百平方公里的寿山石产区范围内,唯有环绕寿山内、外洋的一段小溪,长度恰好近十华里,溪中及其两侧的水田底下蕴藏着五色田坑石。这段小溪就是梁氏所说的“五花石坑”。南宋以前,寿山田坑石尚未引起世人的重视,这段小溪两侧水田底下的田坑石未被人们发掘。只在每年冬季枯水期,当地乡民和寺院僧侣,沿溪拈拾这些洁净如玉的各色田坑卵石,粒径“大者可一、二尺”,用于雕刻小工艺品、佛像、香炉、念珠以及“供官府造器”。

近千年来,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只有南宋的梁克家、明朝的谢在杭这二位寿山石鉴赏家见过“艾绿”这名品。至于西河先生《后观石录》所描述的“艾叶绿”,是否为“艾绿”,不敢断言。艾绿这名品,实在太稀罕难得了,物以稀为贵,加上艾绿是田坑石中的佳品,谢氏品其为寿山石第一,就不难理解了。

艾绿,质比淡者略坚,也细结温润耳。

红田石

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红田石按成因可分为正红田石。正红田石按颜色可分为丹枣红田石和橘皮红田石。

丹枣红田石

田石中色红如丹枣或更红者,称丹枣红田石。其色质正如石巢在《印石辨》中所述:“色比丹枣红,又如荸荠去皮染上浓浓的红墨水,相传为绝无仅有的珍稀。清末最著名的印石经营者陈宗怡都认为数十年不一见,印石专家甚至多是终生不曾一见,其难得可想而知。”又称:“吾曾得一红田,其乌鸦皮黑的外表又有些微白浑,同时黑皮尚凝灵,不像经火熏烧模样,红色宛如丹枣,半透明,更内心则色渐淡,且显然呈现田石温润之气。乌鸦皮为田石特征之一,一般石少见,故此石一见则可肯定为红田无疑。它既不同于火烧色变,又具田石之神韵,是红田有天然者可以证实矣。”

右图系一乌鸦皮丹枣红田石寿翁摆件,边款镌刻“独田”二字。顾名思义,独田应为独特的田石,说明作者以前也未见过天然红田石,故不明其石也。此件作品,石质、色泽正与印石家石巢先生所描述的一样,故可肯定为天然的丹枣红田石。

橘皮红田石

橘皮红田石也属天然红田石之一。色红似福建橘子之皮,故名。其色质正如林文举在《薄意艺术》中所说:“色似红橘皮,而红得更深更浓,似红琥珀,但比琥珀温婉可亲。肌理蕴极细微之萝卜纹,绵密而欲化,其质纯优,凝灵成冻,为田石中色度最饱和者,橘皮红应为正红田,占田石产量比例中最少部分,且材积多不盈两,故极稀罕。材、形好的橘皮红被列为田石的极品。”橘皮红田,不是纯红,总带有橙黄的基调,也不如丹枣红田那么红得深浓。肌理萝卜纹有网状而长眼,由密而疏和似水流纹状纹等多种形态。

煨红田石

煨红田石简称煨红,是指因人为所造成的红色田石。传说原埋土中近浅层的田石,因受当地先民垦荒、耕作或烧草积肥时,火烧熏烤,使这些田石表层变色转红,但肌理却保留原来的色质,萝卜纹可见,当地石农称为“煨红”。温润和灵度逊于天然红田,且中间有时还会渗杂黑色的裂痕或黄色块,色泽不鲜艳,多呈红褐色,故不受鉴藏家珍重。但质优者也极珍罕。

田黄石

田黄石,指黄色的田石。沿寿山内外洋小溪两侧古砂层中均有产出,约占田石产量百分之九十以上。田黄石因产地不同,色质略有差异。上坂俗称“溪坂”,靠近溪水源头一带,产出的田石透明度较高,有通灵感,石质偏嫩,纹理细致、明显,而色泽清淡,近似水坑晶冻。坑头至铁头岭的中坂,产出的田石色质最佳,多为“标准田石”。有价值的田石多产于中坂,色泽浓重、石质细嫩,萝卜纹理明显,洁净,有脂感、温和感。寿山溪下游的下坂,产出的田石透明度差,多偏硬黝、暗赭,纹理也较粗,但少数佳者给人以色泽凝重、深沉的感觉。碓下坂所产田石色多黝暗。

习惯上按色相的近似,田黄分为橘皮黄、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鸡油黄、熟栗黄以及桐油黄等多种。

橘皮黄田黄

色比橘皮红田淡,浓黄中微泛橙红,列为田黄的上品。

黄金黄田黄

色黄中带赤,色泽比橘皮黄明快。《印石辨》谓之『如秋葵亭亭日下,极可贵。』列为田石之上品。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枇杷黄田黄

色黄中带赭,如将熟或已熟的枇杷色,唯其质不及黄金黄通澈,列为田石中上之品。

桂花黄田黄

色比枇杷黄淡,黄中略带青气,列为田石之中品。

鸡油黄田黄

或称『杏黄』,色比桂花黄清淡,比白田稍黄,浅黄中略带粉白色调,列为田石之中上品。

熟栗黄田黄

色黄而带褐,如熟栗黄,列为田石中下之品。

番薯黄田黄

色介于枇杷黄与熟栗黄之间,石质一般不通灵,无萝卜纹,列为田石之下品。

桐油黄田黄

色黯褐如桐油之色、微通灵,无萝卜纹,列为田石之下品。

金裹银田及银裹金田

金裹银田,指外具黄色或橘黄色层,内纯白色;银裹金田则指外有白色薄皮,其内纯黄色。金裹银田比银裹金田更稀罕。林文举《薄意艺术》中述:“传说有一种‘金裹银田’极为罕见,笔者数十年仅闻其名,而未见其石,近来方见一块,始信确有‘金裹银田’。”这位薄意艺术师,与田石打交道几十年,只有一见,足见其罕!李英豪《保值田黄与印石》中说:“相传清初时,元旦祭天,必放一田黄于供案中间,取‘福’‘寿’‘田’吉祥之兆,而金包银,银包金,更有大富大贵之意呢。”

双色田黄

也叫“双彩田黄”,一石二色也。一半为黄金黄,另一半为枇杷黄,色泽鲜艳,色与色为突变,十分奇特。质细腻温润、纯净,肌理萝卜纹绵密细腻。这种田石产自中坂,由于所处环境恰好在不同土质之间,造成一石二色也,极为罕见!

另一种双色田黄,一半是黄金黄,一半是白色,这种双色田黄,又称『金银田』。

田黄冻

指透明度很高的田石,质温润纯净,通灵澄澈,肌理萝卜纹绵密细腻。田黄冻是田石中的极品,堪称稀世珍宝。陈石《寿山石图鉴》说:“田黄冻,主要产于寿山溪之中坂,质温润纯净,通体一色,半透明,肌理含萝卜纹绵密而清晰。田黄称为‘石中之王’,田黄冻则堪称‘王中之王’,极为罕见。”方宗珪《寿山石鉴赏》也称:“凡是田黄石中透明度很强的,都可以称为‘田黄冻’,不但难以寻觅,而且块度多数不大。质地通灵的田黄石,萝卜纹都比较清晰。肌理所含的裂痕、杂质也容易暴露。因此,洁净的‘田黄冻’誉称田坑之‘极品’,属稀世珍宝。”

白田石

白田石指白色的田石。质温润细腻凝灵,莹澈,色白中略带淡黄或蛋青色,或如羊脂白玉,色白洁净。石中红格纹分外醒目,似出土古玉的血缕。白田石已绝产,且产出极少,只占田石千分之二三,因此价格昂贵,不亚于优质田黄。若透明度高,萝卜纹绵密细腻的,可称为“白田冻”。

黑田石

色呈黑赭或黑中带黄意,纯黑色者极少见。质细润富有光泽,萝卜纹较粗,或呈水流纹状,常杂有黑色斑点。黑田石多粗劣。

碓下田

田坑石只分布在长度约四公里,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寿山溪两岸的水田下面。这短短的溪田里,又分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四个地段。碓下坂位于下坂之下游,靠近都成坑旁的碓下而得名,产出的田石亦称“碓下田”。碓下坂出产的田黄石不多,且质多偏硬或较软,色泽偏黝暗,温润也不及上三坂的田石。股理有白色小泡点,俗称“蝨卵”,此为碓下坂田石之特征。

溪管田石

溪管田石或称溪管独石、溪中冻。指的是被山洪冲荡而落入寿山村溪管屋附近之溪流中的田黄石。溪管田石长期受溪水的浸泡,透明度高,外表常有极浅薄皮或小块硬石皮。皮内特别莹澈通灵,色泽为浅黄或暗赭,肌理常有黑砂点,萝卜纹较粗且显露,但也比较珍贵。

硬田石

指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和格裂的田石,是田石的下品。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poa.com/hpcd/1230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琥珀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