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克罗德·艾列纳
趣味
时尚的成规是用来颠覆玩弄的,我才不信香水有男女、中性或单性之别。只有擦香水的人才能替香水分门别类。自从圣罗兰的“鸦片”、娇兰的“一千零一夜”和迪奥的“真我”问世以来,擦这些香水的男性在印度大有人在。我不落窠臼,跳脱牢笼,偏要将选择权留给众人,随他们去自行玩味我的创作。
我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偷来的趣味,它们点亮了每一天。这些小趣味平淡无奇,有点老生常谈的味道,让人安心。一旦少了它们,等同剥夺了让日子好过一点的欢乐。
季奥诺
传达之事该由读者自行领略;他可以从中体会到妙趣、满足、称心、欢喜。
《世界报》
苯乙醇和胡椒醛就足以制造出季节初始的白丁香气味。盛开中的丁香需要吲哚,紫丁香需要微量的丁香花苞。
演变
巴洛克式的香水以复杂、强烈、持久为要,在整个演变过程中,复杂不减,装饰了通过不同香调并列构成的气味,于是闻起来精密、结构完整丰富、含义饱满。
拜访
画家威廉·透纳(WilliamTurner)曾说明他凭着记忆,同时画出十几幅同样主题的水彩画,最后只从中取一,销毁剩余的画作
我只不过在追求艺术家的行事作风,如同一个寻寻觅觅,偶尔如愿以偿的艺术家。
梨子,抑或香水试样
广告从未让人闻到香水味,却会把嗅闻的欲望撩拨至最大,此为广告的力量与极限。
皮格马利翁的迷思
我乐于相信每位调香师都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门艺术,而且工作的原动力是出自欲望,因为调香师为案子全心注入的情感投资,他将会是头一个享用的人。与其他调香师合作,若非出于自由选择的话,只会对案子造成最大的损害。虽说交流有益,集思广益却很有害,甚至危及整个创作程序。为减轻调香师工作上的感情负荷而令其分散情感投资,是不懂调香师精心考究以满足要求的做法的。这种思考及行动方式,只会为其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挫折感。
薄荷
主题虽然明确,如何诠释却似亲身历险。化妆品界的薄荷精油种类不知凡几——留兰香、辣薄荷、唇萼薄荷、田野薄荷、柠檬薄荷,而且都被香料师运用在糖果、牙膏和口香糖上面,有时甚至出现在家庭清洁用品中;这些产品简直贬损了嗅闻薄荷香时的情感。柠檬香亦然。一九六九年,名为Joy的美国洗碗精里初次使用了柠檬香,柠檬遂成为清洁用品的象征气味。尔后的香水制作就极少使用柠檬了。薄荷香令我忆起溪边和喷水池的味道,所以我一定要替它找到新的铺排,把它变成香水。
无穷无尽的名单
计算机就是个无敌的名单撰写者,甚至还能提供名单中的名单;动动指尖,世上所有的知识尽在掌握,累得人晕头转向。怪的是,名单令人放心。我们有意识地对着食谱按图索骥,可食谱也不过就是列了食材和烹调步骤的名单罢了;倘若我们把名单看得太紧要,那么天马行空的怪念头就不会上门了。名单是调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可用原料、价格、禁用品、推荐品的列单。香水配方也活脱脱像一份按照某种顺序排列又有待斟酌的原料名单;然而,它与食谱的相异之处,在于配方一旦确立就不容变更,避免变更了香气。在这些名单当中,就属香水的分类最让我焦虑:入选的香水有“诞生”日期,却不见“死亡”日期;它们有时会附注“停产”,却从来不会“停售”,我倒宁愿见到后者。
墨比斯
墨比斯说话轻松诙谐,因为一个将我俩距离拉近的主题——“白描”[插图],我们很快就一拍即合。他告诉我他刚踏进漫画界的时候,总以细节填满他的图,但随年龄渐增,愈发倾向白描,他的图因此完美纯粹,色彩清楚明亮,剧情清晰,不蔓不枝。
薄荷,后续
以超过一百度的水蒸馏出来的精油,已流失揉搓叶子的那种绿意调性。来自干燥植物的净油有稻茎干草之味(植物含水分的话就不宜这种萃取法),因为这个薄荷案子而被我打了回票。二氧化碳萃取法是采用极低温生产的方式,故其成品较接近新鲜薄荷的香气,仿佛刚刈下来。这些赠品的其中之一非常吸引我,但是含有许多叶绿素(即菠菜色的色素),到时候会需要脱色。我虽然渴望“绿色的味道”,却想要香水无色,让人惊讶一下。
焦虑
焦虑是旧识,一向不请自来。它在我二十岁或更年轻一点的时候,冷不防冒了出来。我先是厌恶,继而接受了它。拜它所赐,我后来明了何谓“世间真正的谜都是双眼可见,而非不可见的”。读到王尔德这句既简单又复杂的话,令我动心骇目,有种脚下虚浮了几秒的感觉。我瞧见自己脚下开了深渊大洞,知识全都不见了;紧接着又为这一刹那的错觉赞叹起来,因为它见识了我内心惊醒,证实了我的确存在。
我调配这支香水的做法,不是把抽象的想法具体化,而是看我身在何处,要选择什么内涵。面对这么多可能性,挑选一种或多种能变成符号的气味,形同走上一条我得自己开辟的路;选择越多,焦虑越发强烈。
一旦选好走哪条路,焦虑就烟消云散,顿时我又满心喜悦,只想塑造香水,谱写香水。但焦虑偶尔还是会在最后的抉择时刻回来。
潮流
消费市场好比等着进食的食人魔,胃口如虎似狼,拒绝瘦身。它缺乏好奇心,不贪新奇,又渴望我们总是为它上同一道菜:潮流。食人魔和潮流间的关系显而易见,却又冲突相悖。想让食人魔接受潮流,就要经常向它复诵同样的故事——食人魔的故事,要用长篇大论、魔法仪式、测试把潮流包装起来。至于潮流呢,最喜欢我们举办选美比赛或其他五花八门的竞赛,因为它希望被大家接纳。我们谈论潮流的时候要有幽默感,甚至语出嘲讽也无妨,它才不怕呢。潮流总是有粉丝团、自媒体和八卦簇拥着。托克维尔[插图]预言,社会将因为民主,品味渐趋一同。潮流或许是民主的代价。
身份认同
我打算参观位于九龙的香港艺术馆。要到那个地方必须先搭渡轮。我们抵达码头的时候,我看见一大幅有线电视的广告海报,上面的中国年轻男女不仅装扮雷同,每个人也都署了名:凯特、纳塔莉、丹尼斯、迈克,等等。无一人有中文名字。这些洋名让我震惊不已。在我眼里,取洋名等同于被外族同化,丧失身份,人类沦为商品。国际化至如斯地步,荒谬之极。我们的财富正是彼此的相异点,不是相似点。命名国际化的法国香水亦如是,净是些无法引人遐思,也没有味道的名字。
人工
“这个人工的东西是什么?”有人问我。这个东西,或应该说这些东西,是一些白色方块,差不多像“乐芝牛”牌芝士丁那么大,上面布满罂粟籽般的黑籽,和苹果、西瓜、芒果、柳橙丁拌在一起,其实是旅馆送来当早餐的水果沙拉。这个“东西”叫火龙果,这种水果果皮粉红,果肉为白,在亚洲广受欢迎,但对我们西方人而言却索然寡味。因为无知,我们误判、宣称这个东西乃人工所制,而已知的事物则似乎理所当然是天然的。我不晓得听过多少次“你们的香水只用鲜花和天然产品,不添加人工产品吧?”遇上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口径一致,答道两者我用得一样多,而且少了人工产品,我是做不出香水来的。
并列
在日本,碗盘也有时序之异:冬季用瓷,夏日是玻璃与竹器。对眼睛和味蕾来说,没有一次不是惊喜。每道菜肴都使用当令食材,巧妙搭配色彩、口感、滋味。素材绝对要新鲜,风味深微精妙。日本料理不见层叠堆积、丰盛多量或稠酱浓汁,混合才是传统西方料理的
性,能够补救错误。这里则不容有失。
比尔·埃文斯
除了偏好摇滚乐的星巴克外,大多数咖啡厅、约会场所都用爵士乐迎客,他们特别偏爱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的乐曲,且经常是三至四名乐手的组合。反之,餐厅则更喜欢古典乐,从莫扎特到德彪西都有。莫扎特似乎也与这个讲求素雅的国家格格不入,德彪西(Debussy)和拉威尔(Ravel)倒很是匹配。
敏锐
葡萄酒的特性应该表达出酿酒人的性格,否则这酒注定投市场所好,而且只能迎合味蕾,换句话说,就是一再炒冷饭,使用同一些配方哗众取宠,变成丧失表达能力的“实验动物”。
典范
谐调(花香调、木质香调、绿意香调、辛香料香调等)的添加及选择,组成香水的结构。气味家族主要有花香调、东方香调、西普调、柑橘调和馥奇调。
从商业观点来看,旧香水不再受到景仰,只有新品备受瞩目。就工业观点来看,寻找新芳香原料没有前瞻性,理由是立法日益严格,开发的花费高昂,必要的安全测试不胜枚举,研究经费缩减。化学工业偏重大量生产那些气味为人熟悉的分子,对调香师嗅觉的更新,贡献越来越少。
豌豆公主,后续
成束的香豌豆令我想到弗拉明戈舞裙的裙摆。单枝独秀时,花则纤美,花瓣好似蝉翼纱。香豌豆并无明确的气味,而是介于玫瑰、橙花和五彩石竹之间,还带了点香草兰
绿色
我寻找新的绿意调已经好多年了。此净油理所当然令我想起金莲花的叶香,尚有山葵、辣根、续随子、蓝铃花的气味。这个绿意香味率直,会“示意”,大大有别于其他。
唯独绿色是有气味的颜色。我收集的原料(未依照优劣区分)中,有柔和、生硬、粗犷、丝滑、青涩、浓馥的绿香等,有的闻起来像四季豆、无花果叶、山梅花、常春藤、海草、接骨木、黄杨、风信子、草皮、豌豆。虽说我不认识什么气味可以表现黄色、红色或蓝色,我倒是知道象征白花、黄花跟红色水果的是什么气味。
经典
除了在法国象征爱马仕的“凯莉驿马车”之外,“经典香水”(我们公司最古老的香水都有资格冠上这个芳名)只占了我们销量极小的百分比。经济模式和销售商一味崇尚新货,对旧香水不屑一顾。我震惊不已,乃因这些旧香水皆属上品。我并未因此就认为整个业界应该有“道德义务”让“大地”在百年内持续销售长红(格拉斯的国际香水博物馆确实有这个使命),但他们有尊重的义务。我喜欢想象女人或男人二十岁时挑选的香水,之后在经历多次“出轨”后,他们还能在自己六十岁想吃回头草的时候找到它。
鸢尾浮世绘
闻香珍藏系列的新香水名字已经拍板定案。在“鸢尾浮世”与“鸢尾浮世绘”之间久久委决难下,我最终选了后者。“浮世”出自佛门哲理,意谓“浮动之世”,邀你我覃思脆弱易毁事物感人肺腑之美。它告诉我们世事变幻无常,有若白云苍狗,转瞬即逝,无可定型。“浮世绘”这个词与我眼中的香水同声相应,加上去的“绘”字表示世间的图像化,并特指日本版画,此处乃嗅觉的表现。浮世绘挑选的主题都是随着季节交替、花草景物、旅途的变化,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而来,故能发人深省,勾起你我的好奇心,正如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东海道是一条连接皇城京都与将军所在之东京的路。用形形色色的主题、不同视角、饱和色彩和连缀的景色来表现构图深度和节奏之技法,在十九世纪末又被画家回锅使用。我爱好屏风,特别是绘有《源氏物语》那些。许多屏风描摹的是贵族生活,以几何式构图,利用隔间和金色云朵区分呈现女性与男性的日常消遣活动。少了屋顶,观者得以一窥他们家中的景象,深入一个有细腻风俗、艺术性的文化。
给外国人的意大利语课
当个什么都不通,正在学习的人,甚为有趣;学习一种语言或其他才艺,无异于敞开心扉迎接新世界,也仿若提醒我们应谦卑自牧。
匠人与艺术家
香水原料的标识虽然解释了名称,关键仍在创造一个如真似幻的内涵出来。我很喜欢“如真似幻”这个词,它漠视现实与表象,将我的作品完整却扼要地表达出来。
记者提问
我并非总是乐意接受采访。还是年轻调香师时,采访便会让我浑身不自在,我总是把鼻子埋在瓶子里当掩护,答不上话。后来人变得老成了,我更开放沟通,对其他人的提问甘之如饴,他们等于给我一个额外机会,让我思考我的行为,从局中人退为旁观者,让我在这一行里更上一层楼。今天,我饥渴地等待当下无法作答的问题,我会将那些问题保留或记录下来,留待深入思考。这样的交流会让人更喜爱香水。
尴尬的气味
我们接收的影像留在外面,反之,气味却会渗透。心理学家认为,喜悦的感觉或不快之情,有时甚至是对某种气味的厌恶,造成这个宛如侵犯的渗透感。日常生活中,比起外人的气味,我们更能容忍自己和亲眷的气味。然而他们也会吃、排便、排尿、流汗、做爱,就跟大家一样。事实上,我们对气味产生排斥,往往是因为饮食习惯。饮食习惯造就体味,无意间产生了距离感。如果要替自己的孩子换尿布,我们会很乐意让人代劳,鼻子却极爱在这个被清理干净的温暖小身体上四处游走。过了吃食物泥和罐头的时期后,幼儿染上家人的饮食习惯,身上的气味也融入家庭了。
传承
我从他那边继承到追求简单的志愿(但凡馈赠特定人选时,往往最为慷慨),以及样貌的概念。我追求简单,所以用收藏不丰的原料组合出简短的配方。
午后访客
这些香水都是历史的主要见证、优质靓品,我不愿也不能表现得比它们更逊色。它们都有我欣赏的美感特征:余韵、稳定、气势、挥发力、活力、明亮。
反抗
把香水内涵的水平同级化的并非市场,是我们供应市场的东西。这个观察让我逐渐心生反抗。我拒斥“制式”的香水业,这样的香水业只顾夸赞气味芬芳,高唱表现力,自作主张;香水业一旦规格化了以后,就无法探本溯源,亦不能推陈出新了。不需文书宣示,也不叫嚣举言,我要让香水清新隽永。对我而言,香水在鼻腔中呢喃细语,向内心深处发言,和思绪结合。我避开市场的规则,背离“男女对垒”的教条来表达它。“单性”或“中性”这些词我皆不喜,使用者不能代表香水类别。所以我提供可以分享的香水、小说香水、短篇香水、诗篇香水。
发布会
油与水;西方世界是油,着重颜料、繁复、笔触、超载、浓稠;日本是水,是浸染、黑墨、玄妙、简单、质朴、手势。
风格
我费尽心机,一直想给自己的调香风格、谱写香水的方法冠上定义,所以我知道过度忠于自我是会有风险的。旧调重弹导致荒诞不经,原地踏步,直至黔驴技穷的境地。我若在香水的概念上执意孤行,有可能不再受人期待和聆听。反之,太言听计从,过分随波逐流,那我很快就会“跟上时代”,失去独特性。有时我会放任自己把一切搞得很复杂,写出繁杂无章的配方,最后半途而废,把它抛到脑后,然后再重新寻找自我。我得运用特技演员的平衡感,学会听而不闻。我虽然很有主见,依然珍惜怀疑和交流: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创作法门。
假期
但是独自工作也要知道该如何面对孤独,还有因为孤独而失去干劲的风险。我意志坚强,总是活力充沛地迎接任何点子,同时进行好几个案子和配方。我工作规律,起居有常,严求成果,这些都能帮助我度过独处的时光。我把经历这份孤独,当成是自由的选择,补偿便是定期去巴黎。
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之物品)
今日的香水十之八九都由降龙涎香醚、苯乙醇、香茅醇、香豆素、二氢茉莉酮酸甲酯、胡椒醛、烃基香茅醛、isoE、紫罗兰酮、铃兰醛、甲基紫罗兰酮、合成麝香、广藿香、合成檀香、水杨酸、香兰素组成。
琥珀
化妆品界中的琥珀是一种传统气味,无关树脂化石琥珀,亦与龙涎香这种抹香鲸的肠胃结石毫不相干。十九世纪末,琥珀随着香兰素的发明而诞生,是化妆品界中第一个抽象气味。
菠萝
己酸烯丙酯这个简单的分子闻起来像菠萝外加几种苹果;这两种气味之间的差异有时幽微难辨。想要熟得“恰到好处”的菠萝香,就势必要添加乙基麦芽酚。
草莓
还是实习调香师的时候,我学到草莓气味可取自有“草莓”之称的草莓醛。这个名字犯了双重错误,一来在化学上,它其实是一种酮;二来它闻起来更像苹果。我提供另一种组合。苹果酯乙基麦芽酚至于树莓:苹果酯乙基麦芽酚邻氨基苯甲酸盐
栀子花
我喜欢香奈儿珍藏系列的栀子花香水,因为它闻起来不是花,而是幸福。栀子花香好似一会儿扮演着茉莉花,一会儿饰演着晚香玉。丙位壬内酯乙酸苏合香脂邻氨基苯甲酸盐
风信子
苯乙醇乙酸芐酯白松香掺入吲哚可表现盛开的风信子香气,添加叶醇则令人联想起含苞待放的风信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