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琥珀 > 琥珀种类 > 正文 > 正文

好的教育是什么颜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3 11:54:02
哪治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zqbdf/181104/6623402.html

好的教育一定是通向自由的教育,是让人有动力、有权利、有能力去自由地探索未知的教育。而这正是“青色”学校所追求的……

//好的教育必然是通向自由的教育//

对于当下教育的种种弊病,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反思和控诉。我自己有个观点:“一言以蔽之,今天的主流教育是在用19世纪的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那么教育的初心应该是什么?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一个整全的人;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活泼泼的人”;还有人说教育必须是面向真实生活的,有助于学习者应对真实的世界和不远的将来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这些观点都对,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自己也有一个观点,也许可以包容并蓄上述那些观点。

在我看来,好的教育终究是通向自由的教育。

自由首先是一种能被自我感知到的动力,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被什么而激发;其次自由是一种权利,一种“我自己可以去选择什么值得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的权利;自由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分辨、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好的教育一定是通向自由的教育,是让人有动力、有权利、有能力去自由地探索未知的教育。如果教育能够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激发ta的好奇心,鼓励ta去探索不同以往的世界,识别ta的特质并给予相应的支持,那么学习就会变的完全自动自发,变得更有趣,变得可以持续终身。

遗憾的是,在主流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从来没有自由地学习过,也从来没有在学习中学会自由。

想想我们小时候,每天出门上学前,父母最爱说的话是什么?

“乖了,到学校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

如果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永远禁止他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学会“如何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全人”,一个“活泼泼的人”;也难以学会如何去寻找学习的意义、制定学习的目标、探索学习的模式、寻找学习的伙伴、迭代学习的内容……他们将永远在别人的安排下,亦步亦趋的完成学习过程——无论这个过程当时是多么的有趣多样,他们都无法建立起“自我导向学习”的可能,更不可能成为有内在动力的终身学习者,一个自由的人。

我曾经做过很多体验式的工作坊,来帮助人们感受自由的学习可以是怎样一种状态。最近一次是十一假期,这也是我做过的工作坊中非常特别的一次,因为参与者不仅有成年人,还有一些小朋友。

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突出。他们发言积极,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很明显,他们对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的感受比在场的很多成年人都更亲近而又轻松。

工作坊里有一个环节是参与者可以宣布自己想要探讨的话题,有人感兴趣的话就加入。我事先给所有人打了个预防针,说“很有可能有的话题会没有任何人响应,那时候你可就是光杆司令了。”

结果有两个孩子报的主题真的没有其他人参与,从头到尾就他们俩在讨论。我后来问他们当发现自己发起的话题没有人感兴趣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两个孩子笑嘻嘻地说:“很轻松啊,这下子我们俩有好多话可以说了。”

我又转过来问那些成年人。结果一些人说会感觉有点尴尬,也有觉得自己可能提出了一个很糟糕的话题,还有人担心别人可能不喜欢自己。

那两个孩子听到这儿就接了一句说:“大人就是包袱太重了!”

这一幕是很有深意的。它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孩子们天然的学习状态是什么样的,也让我们反思教育又是如何让我们一点点地远离了那种状态,如何背上包袱的。

//一所“青色”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台湾有一所小学向学生推荐好书,其中有一本是英国儿童文学名著《穿裙子的男孩》,讲的是一位足球少年的故事,倡导互相尊重、培养同理心、接纳别人的不同。然而,有一名家长认为这本书鼓励孩子搞“反串”,要求将该书下架。对此,那所学校的校长的反应是第二天穿了条裙子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理念。

现场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的非常广,也获得了很多家长的支持。那个校长也参加了我的那场工作坊,他就是台北和平实验国小的黄志顺校长。这是一所实验学校,有很多教育的举措是在其他公办学校里不太能看到的。

这张图完整地展现了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安排。

位于中心的是学校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是升学率,而是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具体包括三个维度上的自主:能自主学习、能自主管理情绪、能自主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会着力培养学生在五个方面的能力:

1.选择的能力,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规划的能力,并且能够适时调整规划;

3.寻求帮助的能力,这就意味着能够与他人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

4.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要能把实践的成果分享出来;

5.最后一个是反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基于反思来修正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最外圈的这些是为了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和培养这五项能力而开展的具体的教学形式。整个这张图说的就是这所学校的why-what-how。

好的教育不仅要说出来,还要做出来。任何教育理念终归要落实到学校日常的点点滴滴才是真的做到。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对学习者的信任,信任不是靠说,而是在行动中体现出来的。

很多学校每天有晨练活动,孩子们要绕着操场跑几圈来锻炼身体。一般学校的做法是,每天派个老师站在操场边上监督着,孩子跑完一圈,老师就在本子上记一笔,直到跑完规定的圈数为止。

而在和平实小,每天的晨跑没有老师监督。孩子们每人发几个手环,跑完一圈,孩子们就自己取下一个手环放桌子上,跑完了手环也取完了,孩子们光着手去教室。信任的氛围和自主的意识就是这么潜移默化地建立的。

再比如说在这所学校里,是听不到上下课铃声的。

在学校看来,铃声意味着外界的一种规训,不管当时的学习状态如何,学习的内容对学习时间有怎样的要求,到点了你就得上课下课,这是违背自主学习理念的。学校不设铃声,就是让老师和学生自主去管理教学的时间。

在这所学校里,你看不到任何标语口号。

在学校看来,标语口号大多是出自外界的要求,而不是基于内在的认可。这与学校所倡导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是不相符的。所以,这所学校里没有标语口号,但是有公约。

一听到公约,我们可能想到的是很严肃的一个个条款。其实小朋友制定的公约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由于是自己约定的,而不是大人规定的,所以孩子们遵守起来也更自觉自愿。

我们前面说到过自由不仅是权利,也是能力,而这种能力首先是要给他们实践的机会才能培养出来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类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教育机构越来越多,这些理念和实践都体现出了鲜明的“青色”的特质。

//青色:教育进化的方向//

“青色”的概念源自《重塑组织》一书。书中系统分析了人类世界里组织进化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并以颜色命名。当我们逐一看看这些不同颜色的组织,也可以梳理一下教育领域所对应的实际情况。

第一个阶段被命名为“红色组织”

红色组织是人类最早出现的组织阶段,距今约一万年前出现,这时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两极化的,形成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世界观。组织主要靠暴力来维系组织内部的秩序,对暴力的恐惧把组织成员维系在一起。这类组织一般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poa.com/hpzl/8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琥珀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