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五十年代初期兴朝圣,我一定会选择苏联。因为在我孩提时代就听惯了父辈对苏联的敬仰。苏联是老大哥,老大哥帮助中国,我们要问老大哥学习,中苏团结天下无敌等标语,不但写在墙上,而且记在心里。如果有天堂,在我少年的心中,一定觉得天堂是苏联。因为在我们吃不饱饭的时候,苏联老大哥已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用机器耕田。
小学老师告诉我们,老大哥的共产主义就是天堂,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后来有一天,老大哥突然对弟弟恼了。不但撤走了专家,还趁三年自然灾害,逼着我们饿着肚子还债,让我们过上了很苦的日子。
再不久,老大哥不但变回了老毛子,还变成了苏修,北极熊,而且入侵了中国珍宝岛。这期间我已长大,成为军旅一员。面临大军压境,不得不天天备战。全国在毛泽东指挥下,“深挖洞,广积粮”,随时准备当年的大哥打进来。那时,苏联与美帝争霸,卫星、核武器争得不可一世。但后来,因内部原因,老大哥彻底放弃马列主义,开始腐败溃烂,乱成一地鸡毛。再不久由列宁创造的那个社会主义帝国便崩溃瓦解成为一地碎片。在苏联解体的同时,我们中国却结束了文革,从痛苦中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很快使贫困的中国富强了起来。中国人也有钱了,开始迈出了国门。对于苏联老大哥我们曾经向往、崇拜、神话过,也满怀仇恨敌对过;并对它快速的崩溃解体、感到震惊和挽惜。总感觉这其中有很多为什么,值得人们去探索。这也是我多年以来,始终有一种要走进俄罗斯的情结。九十年代后期,我曾由哈尔滨乘车到过海参崴。在那片曾经是中国六十四屯的土地上,亲眼目睹了后来者的子民们,从天堂掉下来的惨状。在那里,虽然东正教的金顶教堂还金光闪闪,可人们却像落难时的耶稣,在缺衣少食的苦难中挣扎流浪。
大街上当年的红军英雄在拿军功章换取黑面包;官员成了看大门的失业者,市民们都像破落的贵族一样,靠卖家俱细软度日,卢布比手纸还便宜。
市场上的蔬菜食品,衣服和日用品昂贵无比,还大都是“倒爷”从乌苏里江对岸,富裕起来的中国背过去的,一江之隔,一个西瓜的差价就有十倍几十倍。
我问一个落魄的老人,解体后有什么感受,那位曾经为埋葬沙俄出力流血的老战士说,“后悔了,还是列宁斯大林好,还是苏联好。”老人羡慕伸出拇指夸中国领导有眼光,搞了改革开放,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正是这些人,他们建设了天堂,又亲手毁灭了天堂,然后把自己送进了地狱……。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十几年之后,我有幸再走入当年的天堂。随着时光的流逝,痛苦的俄罗斯已从噩梦中醒来。他们在痛苦中反思,又从反思中站起。继沙皇、列宁之后,他们又选择了自己的英雄普京。这个钢铁一样坚强的矮个子总统,带领俄罗斯重新奋斗,让经济奇迹般的复苏。并要再创俄罗斯辉煌。可惜的是前苏联的瓦解失去了大量的土地,俄罗斯的国力也捉襟见肘,使这位强人失去了施展雄风的舞台。
这次旅行首选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方面它曾经是前苏联的首都,天堂虽然已经不在,还会留下很多故事,值得人们探索回味,另一方面虽然沙俄时代和苏联都已成往事,但遗留的教堂、城堡和文物还在,俄罗斯的音乐、美术、戏剧、歌舞还在,它们不会随着王朝的崩溃失去光芒。这些都能给人以满目的盛宴。
大概在五个多小时之后,飞机便进入了俄罗斯上空。从飞机上向下鸟瞰,整个国家像一片黑绿色的大海,看不见陆地,小小村落和城镇礁石般的星星点点的洒在绿海之中。我有点奇怪,怎么会在海上飞行呢?到飞机低飞时才会发现不同的颜色不是大海,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森林。
森林中除了星星点点的村庄,不时还会闪出几道耀眼的金光,像大大小小的太阳,落地才发现那些耀眼的光芒是来自教堂高塔上的金顶。那些洋葱头似的金顶向我们宣示,俄罗斯是个信仰东正教的国家,教堂的高塔建立洋葱头式的金顶,是因为上帝喜欢光明,洋葱头金顶像征蜡烛,昼夜闪亮。喜欢光明的上帝会最先发现,从而给俄罗斯更多的保佑。据说那些教堂的洋葱头多为赤金打造,近看远看都非常漂亮。大的重约数吨,价值连城。俄罗斯这个曾经创造了并信仰马列主义的国家,又回到了信仰东正教。将东正教作为国教,光莫斯科就有大小教堂余座,可见信徒之多之广。飞机落地之后游客首选的都是莫斯科的中心——红场。红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广场之一。它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也是当年列宁,斯大林国庆节大阅兵的地方。小时候我一直很向往红场。五十年代看过十月革命节时红场阅兵的电影,气势恢宏,动人心魄。这个无产阶级的神坛曾让全世界注目。涌动的人流从朱可夫元帅的骑马铜像出发,沿一条不宽的上坡马路进入红场,导游说每年受阅部队也是从这里进入。
进入红场后便有人开始惊诧,似乎发现了什么异样。大概也像我一样一直认为红场是红的,而且又大又平坦。谁知红场不是红色的,是用黑灰色小方石块铺成的。而且广场一点也不平坦,并建在一个斜坡上。导游告诉大家,之所以叫红场因为它是在克林姆林宫的红墙外面的广场。红场一面紧靠红墙旁的列宁墓,一面临着百货大楼,广场的尽头就是俄罗斯的象征,圣瓦西里大教堂。教堂的园顶一个比一个漂亮,让人惊叹不已。只是红场太小,小得连我国小县城的广场都不如,难免让人心凉。广场虽小游人却很多,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更多的另一个原因是这天正好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父母带孩子游玩。广场也有拉琴卖唱的文艺青年和卖书刊和饮料食品的摊贩。对于我们来说,更想看的还是阅兵台,可四处张望总不见影子,后来是导游告诉才找到,让人想不到的大阅兵的阅兵台,竟设在靠近克林姆林宫红墙旁的列宁墓上。这在中国绝对是对先人之大不敬的。石块铺成的阅兵广场,凹凸不平有点像洗衣搓板。踢正步绝是个高超的技术活,本人从军时也踢过正步,路不平是会摔跟头的。真不知浩浩荡荡的受阅部队是怎样走过的。由此我想到了我国的天安门广场,那么广阔,那么平坦,那么宏伟,红场和它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但红场出名并不在于大小,而是它的历史地位,二战初期,莫斯科保卫战的士兵正是在这个小小的红场,接受过斯大林检阅之后,高唱战歌走上前线,从而夺取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要离开红场了,有不少失望,但更多的是恋恋不舍,虽然它与我们远隔几万里,但它在我的生命的初期还是留下了一些印迹。二是还有些遗憾,因为出国时,一位崇拜列宁的朋友再三叮嘱,参观红场列宁墓时,一定代他向列宁同志鞠个躬。这个嘱托没有实现,因为周日列宁墓闭馆不对外开放。再者也已时过景迁,由于苏联的解体,列宁和斯大林已从俄罗斯人的心中走下神坛。不但对他们不再崇拜,竟还有人化妆成他们的样子,叼着烟斗摆着姿势,巧拉游客照相要钱。人如果死后有灵,真不两位伟人该如何看待现实和评价自己。
红场一墙之隔便是克林姆林宫。克林姆林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里面有很多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建筑和雕像,历史上克林姆林宫一直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列宁、斯大林及后来俄罗斯政要工作的地方,至今硬汉总统普京还在里面办公。如此重地人们一定认为他会戒备森严。可走近后,不但周围没多少军警的影子,而且红墙外还有很多人在排队。原来克林姆林宫可以买票参观游览,这可真让人长见识了。游客是从一个长长台阶走上城墙,然后经过一段长长的路进入了克林姆林宫大院的。院子很大,种满了各种树木。从外观上看,没有想象中的奢华。另外,旁边竟然有一处圣母升天大教堂。沙俄时期,是皇家做礼拜的教堂,也是举行沙皇登基大典地方。教堂内有彼得大帝的座椅和讲述皇室拜上帝的精美壁画。教堂旁边是一座现代风格的大会堂,据说这还是苏联当大哥的时候,赫鲁晓夫到中国访问,看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高大宏伟后,让其部属仿建的。不幸的是照的是虎,却画成了猫。会堂又矮又小,远没北京大会堂那种气势。据说赫鲁晓夫看后大恼,苏联的会堂怎么能比中国的低呢?于是部下又挖地百尺,在会堂的底下加盖了三层,也算是挽回了面子。但总的看还是不顺眼,放在一片古建之中实在是不伦不类。不过前苏联虽执政很长,没留下什么有特色的建筑,这个会堂成了前朝遗留的代表性的符号。再往前走便是一所古老的,方方正正的插着三色国旗的古建筑。这所建筑从外观看与周围建筑相比,不太显眼,更没后来在彼得堡看过的冬宫、夏宫那么张扬和华丽。如果不是导游告诉,你绝对猜不出那个敢对美国说不,离了婚的,受尽俄罗斯人崇拜的老男人——普京,就在里面办公。总统府外面没有迎来送往,也没见花草和佣人,广场上冷冷清清,只有几个不带武器的警察在警戒线内悄悄的守护着。偶尔会有一两辆黑色的汽车开进去,但没见有什么人从门口进出。总统府门前不远处搭着个不太协调的铁架子。导游说铁架子铺上红毯就是欢迎外国首脑的检阅台。如有首脑来访,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热闹。我们到时还没政要来访,所以显得很冷落。诺大个广场只有十几只鸽子和三五只寒鸦在检阅台周围大摇大摆地飞来踱去。虽然总统府近在咫尺,但我们看不到楼中的普京,他可以通过玻璃看到我们。不过他没功夫向外张望,他正忙碌着,也许在考虑迎宾事宜。第二天还是莫斯科时间凌晨四点,太阳已经要出山了。这天的安排是游览莫斯科郊外的谢尔盖耶夫小镇。那里有杰出的俄罗斯精神领导者圣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年建立的修道院。
据说建修道院之前,谢尔盖耶夫镇还是一片荒原,修道院建成后人们才向这里聚集,于是小镇开始形成。谢尔盖耶夫在这里不但建立了教堂,还翻译了很多经文。他像中国唐朝佛教中高僧玄奘一样出名,在东正教中享有最高的圣人地位。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圣人的功德,便把小镇称作谢尔盖耶夫镇。修道院内,是一组精美的大教堂建筑群。精美漂亮,色彩艳丽,尤其十八世纪建的巴洛克风格钟楼,十七世纪修建的安息大教堂和圣灵大教堂,无论从建筑学和美学上都是极品。更夺人眼目的是教堂内的壁画和雕塑,这些彰显俄罗斯工匠精湛的技艺和思想辉煌的壁画,它们详细地记录了谢尔吉耶夫建立教堂,翻译经文和颂经拜上帝的经历。谢尔盖耶夫小镇除了三一谢尔盖大修道院之外,还有“周五小水井礼拜堂”和很多别的宗教建筑。也都是一流的名胜古迹,足可以把你的心留住。可惜是心有余时间不足,我们只好草草一看,便匆匆返回了莫斯科。回城途中导游告诉大家,莫斯科这座古城不但红场,克林姆林宫和大教堂有名,就是马路两旁的民舍建筑,除去苏联时期建造的一些简陋的火柴盒式的楼房外,也都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每幢楼房外墙都有不同雕塑装饰,或花卉或人物也都非常精美。都在用艺术述说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可惜我们无法去一一探密,因为圣彼得堡还在等着我们。
开往圣彼得堡的火车基本上是在森林里穿行。虽然是夜间行车,但当地昼长夜短,九点钟天刚黑,凌晨四点太阳又出来了。时差混乱了我们的生物钟,乘的本是卧铺,却瞪着眼睛无法入睡。这倒也好,给我们提供了一路观景的机会。
车窗外的森林在行进中快速的向后倒退着。森林多是桦树和松树,一片连着一片,树又高又密,直插云霄。
沿途看不到庄稼,也没有牛羊,偶尔有几只不眠的野鸟飞过。不知人们靠吃什么生活。
火车行驶很长时间才能在森林的缝隙中看到一两个小镇。但看不到人,可能是他们都在睡梦中吧。
圣彼得堡市紧靠着波罗的海,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又是世界著名古都之一。
清澈的涅瓦河静静的从市中心穿过。两岸绿树成荫,教堂古堡星罗棋布。
它是沙皇一世彼得大帝的都城;也是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圣地。
记得小时候看的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那些难忘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苏联为纪念革命胜利,曾将圣彼得堡改名叫列宁格勒。当年电影中列宁那句“面包会有的”台词,几乎成了生活困难时期带给我们希望的的口头语。
圣彼得堡的闻名除了它的历史厚重外,更多的还是它那些星罗棋布的豪华古堡、宫殿和大教堂。它们美丽得超出了想象,虽不是天堂,却大可与天堂媲美。
为此,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世界人,不远万里来此一游,一睹这座圣城的壮丽风采。
在圣彼得堡,我们最先参观的是彼得大帝为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建造的琥珀宫殿。那可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所珍宝皇宫。
琥珀宫院子很大,无边无际,到处绿树葱葱,花草芬芳,如诗如画。无处不飘动着令人心醉的旋律。
琥珀宫建在大院的最高处,远远看去,外观高大伟岸,光彩夺目。走近你可以看到,这座宫殿的底座是由无数力士雕像扛起的巨柱撑起,宫墙的窗户一排排也雕塑着美丽的图案。整个墙面是用粉兰、纯白和黄金三种颜色涂成,看上去清心、华贵又格外养目。
琥珀宫里,更是惊人的豪华。双层的建筑,几十个大厅,四面墙壁竟然全部用珍贵的天然琥珀与黄金镶嵌而成,让你一进门便感受到无限的震撼。精雕细琢的花卉、动物、人物,组成各种图案,从地面贴到大厅墙顶,黄金光芒和琥珀光芒交错闪烁,使每一个大厅都满壁生辉,处处显示艺术的精湛,就是天堂也不会如此奢华。
真不敢想象,在商店里,游客买一个小小琥珀挂件都得花成千上万的钞票,而这里,可是几百吨琥珀和纯金打造的皇宫啊。又怎能不让你惊诧的目瞪口呆呢?
也正是极端的昂贵和奢华,九十年代琥珀宫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又被排进世界八大奇迹行列。
在观看这座美丽建筑的同时,导游还不忘介绍了它的主人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生平,这位女主人不但享受了琥珀宫的奢华,也继承了沙皇的拓展江山的意志,她是继彼得大帝之后,又一位为帝国强盛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
琥珀宫是最迷人的地方,它也让我们付出了很重的代价,由于参观的人员多,大太阳底下排了四五个小时的队,几乎把人晒晕。但这个付出是值得的,如果错过,将会是终生遗憾。
至于冬宫,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最早是彼得大帝的皇宫,从远处眺望,蓝天之下,高大、庄严、奢华无比,里里外外无处不显示出皇家的权威和高贵。战时,彼得大帝从这里出发,高头大马纵横天下,成为一方霸主。和平时,这里又歌舞昇平成为人间天堂。
沙皇被推翻之后,冬宫改成了国家博物馆。里面既保留了皇宫的内设原貌,又空出一些大厅作为国家顶级珍宝文物的收藏地。
走进金壁辉煌的冬宫,最先看到的是当年彼得大帝的生活陈设。有会客厅、办公大厅、大小舞厅、宴会大厅,还有不同人物卧室及各种配房。每个大厅都建有漂亮的青花瓷大壁炉,并根据需要挂着不同的名画和各种珍贵的家俱器皿。当年彼得大帝君临天下的宝座和他驰骋沙场的马车也成了这里的展品。人虽已去,这些物件还遗留着他的威严和霸气。
博物馆的文物部份主要展示沙皇时期来自世界各地的油画、雕塑,陶瓷及各种名贵文物,展品多得数不胜数,几乎涵盖了那个时代所有名人巨匠的作品。特别是油画,有古典的,也有抽象的,这面是风景写生,那面是名人肖像。林林总总,大大小小布满了几十个展厅,每一幅都是珍宝、极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如果想认真浏览,至少也要几年时间。
大厅里人涌如潮,每一幅画前,人们在赞美的同时都纷纷争相拍照,谁不想把这些珍贵文物变成照片,带给朋友和未来的记忆呢?
至于那些精美的雕像更美得让人难以移步。不管是天使还是女神,不管是老翁还是骑士;都如真人般生动传奇。他们微笑的嘴唇,天真的眼神,飘动的衣角,带风的马蹄;一点一滴一动一静,无不展示着生命的存在和灵魂的闪烁。禁不住让你在心中为他们欢呼。
冬宫不光是有二百五十多万件文物,还是世界四大著名博物馆之一,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并驾齐驱,是俄罗斯人永久的骄傲。没有人看过它不被它的精美、珍贵、博大所折服。
夏宫同样是一组宏大的皇家宫殿。建在波罗地海之滨,海天一色,湛蓝碧透,凉风习习,引人入胜。夏宫与冬宫和叶卡捷林娜宫一样,也建在一片古老的森林之中。夏宫除了与冬宫、叶卡捷琳娜宫一样华丽之外,更多的是一些休闲设施,从这些设施来看,该是皇家消暑度假的地方。而在这消暑设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怕是那一大组建在花园中心的豪华跌水喷泉。喷泉群之大、之美、之精致让你闻所未闻。它几乎一进大门先把所有的游客都引到了这里。
喷泉在夏宫正门广场的正前方,成阶梯式由高向低伸延,汇成跌水式大瀑布群。每一层水面,都有一些大理石喷泉组成,喷泉底座雕着人兽或花草,并且用黄金镶嵌,光芒四射漂亮异常。
喷泉开起,大的高约数丈,腾空而起,如礼花般在空中跌落,闪出耀眼的银光。中型的喷泉,悠悠的喷出扇形的水花在水池中跌成一个又一个圆圈。小的喷泉喷出蛛丝般细的水絲,又用这水丝在低空织成一朵朵漂亮的水花。
喷泉不但喷的漂亮,喷出的水声也格外动听。整个喷泉群像无数件乐器,用叮咚泉水和哗啦啦的瀑布演奏出十分悦耳的旋律。谁能想到在三百年以前,俄罗斯人竟有如此杰作问世。
过了喷泉群再往前,便是一条通向大海的河流。河的水是由上游的喷泉瀑布集结而成,河水清澈见底,流得也不急,水下有鱼儿在休闲漫游。
河面上,一群群白色的海鸥在飞翔,这些海鸥一点也不怕人,甚至跟着人们飞舞,你只要拿块面包向空中一举,十几只海鸥会飞到你的手中争抢食品。
河的出口是一个皇家的入海码头,有几艘游轮在里面停泊,想去哪里登船就可出发。可见当年沙皇过着多么奢侈的日子。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圣比得堡的滴血大教堂、喀山大教堂和尼古拉教堂,这里的教堂更古老,更豪华。每个教堂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建筑特色。
也许是看得太多,而且豪华的大同小异,到最后,两眼被皇宫和教堂的建筑映花,大脑也快被美景挤破,不静下来认真梳理,对着照片都分不清哪儿跟哪儿了。
记得最清的还是彼得堡要塞,那座建在涅瓦河旁的坚固高大的军事设施。它靠近波罗地海,是封锁涅瓦河入海口的军事要地。在几次大战中它牢牢扼守圣彼得堡,多次赢得反击拿破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胜利。
另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事件是,推翻沙皇“那一声炮响”就从要塞旁“阿芙乐尔号”军舰上发出。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从而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今天,那艘炮打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还停泊在涅瓦河上,蓝天之下,它还信誓旦旦的在为伟大的十月革命做证。而那个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苏联,却在百年之后放弃了马列主义,变得一地碎片……
有什么办法,历史就是这么爱捉弄人。
八天的俄罗斯之旅就要结束了,不停的奔波,不停的寻找,我多么想找到童年时,那个值得我朝圣和日夜盼望的天堂啊,没有了,它什么都没有了,也没有人能讲清这到底为什么。
当祈祷的钟声响起的时侯,我看到那些曾经信仰马列主义的布尔什维克们,正在东正教堂里虔诚的划着十字,向上帝默默的祷告着“阿门。”
也许这就是他们给我的回答。
飞机再一次飞上天空,我们就要离开这个昨日的天堂。向下眺望,蓝天白云,森林大海还在诉说着它们的美,宫殿、古堡和教堂也还在向我们展示着它的灿烂辉煌。
我对着窗外默默的说:
“再见了俄罗斯……
再见了,那个曾经的天堂……”
年6月15日于郑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