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货野货很多,有些在菜市场能买到,可还有很多,可能大家连听都没听,更别说见过了和吃过了......
1、茶耳
◆◆◆
茶耳应该山茶树或油茶树的变态叶,云南茶耳颜色微红,,形状像树叶,但特别厚,味甜,松脆,很爽口。
、野冬笋
◆◆◆
天冷的时候,长辈们喜欢背着一把锄头上山,挖到几个冬笋就浑身都热了!拿新鲜的冬笋炒肉,那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啊!
3、犁头草
◆◆◆
俗名“犁头草”,学名杠板归,叶子可吃,味道酸酸的,把叶子揉烂还可消炎,治无名肿毒。
4、茅莓
◆◆◆
一种茅莓,也都叫萢,一般长在田埂上或池塘边;有些黄色的常有酒味,称之为酒浸萢,没有三月萢甜。
5、八月
◆◆◆
有的地方叫牛卵陀、八月炸、羊开口,学名叫木通。味道非常好!
6、毛冬瓜
◆◆◆
又叫猫卵子,和猕猴桃类似,但是皮上有长长的白毛,个长像冬瓜,所以叫毛冬瓜。
7、羊奶子
◆◆◆
也叫鸡腊子、鸡公蛋、牛奶挤,学名胡颓子,味道很酸,熟透带甜味。
8、牛奶子
◆◆◆
和羊奶子类似,但果较小,沿枝条单果排成一串。
9、水杨梅
◆◆◆
又名水石榴、野荔枝,农历八月成熟,味酸甜,有点特别的味道,感觉比较好。学名是细叶水团花。
10、野葡萄
◆◆◆
又名山葡萄、猪婆藤,葡萄籽粒勉强有干黄豆大,但成熟变黑时,味道很好。
11、车前草
◆◆◆
可蒸包子,煮饺子,烙馅饼等,其馅十分鲜嫩;或者将车前与大米同煮做菜粥食之。
1、毛桃
◆◆◆
也就是野桃,子个小,皮上附有一层细细的绒毛,如果是熟得很好的,大部分野桃子都不是很好吃,有点酸苦味。小时候大人都说:“一个毛桃三把火”,吃多了会喉咙不舒服。
13、野李子
◆◆◆
现代李的野生品种,种类很多,味苦。老人常讲聪明人的故事:一伙少年看见路边有一棵野李子树,结满了李子,一涌而上,只有一个聪明的少年动也不动,别人觉得奇怪,你为何不去摘呢?少年答道:路边有李无人摘,一定是苦李,果然。
14、野梨
◆◆◆
现代梨的野生种。种类也有很多,多数见的是肖梨,个不大,水分中等,多麻点,常长得歪歪扭扭,味道还不错;还有东瓜胖,个子很大,成熟后水分也多,品质比较好。
15、山竹笋
◆◆◆
小笋炒肉,酸小笋炒肉,那都是绝顶美味啊!
16、糯米条
◆◆◆
果多但小、汁液不太多,味酸甜。这个植物用得最多的是捆柴。山区烧柴,砍好、捡好各种碎柴要背回家里,先得用糯米条(或紫藤)来捆好。糯米条植株韧皮纤维特别发达,茎杆直而细,是特别好的捆柴用品。砍下糯米条,枝端打个回头结做成套索,捆紧柴,象藤一样度任意折弯捆好……
17、野柿子
◆◆◆
味道其实很甜,跟现在的柿子差不多,但个小,成熟了就不涩了。
18、榆树钱
◆◆◆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当春暖花开之际,榆树枝头会生长出一簇簇状如铜钱的嫩绿果实,人们把它叫榆钱。
19、金樱子
◆◆◆
或叫鸡咬陀、鸡鸭陀,蔷薇科植物金樱子植物的果实。有刺,需把外面的刺刮掉,剖开,再把里面的籽和毛抠干净来吃。秋季成熟,味甜。可以泡酒,也可以制药。
0、山棯
◆◆◆
味酸甜,夏日花开,灿若红霞,绚丽多彩;花期特长,4月~9月,边开花边结果。成熟果为紫黑色浆果,可食,也可酿酒,是鸟类的天然食源。
1、火棘
◆◆◆
火棘又名救兵粮、救命粮、火把果、赤阳子,蔷薇科火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存留枝头甚久,味道甘甜苦涩,灾荒年间用来充饥,因为也叫着救命粮。
、菝葜
◆◆◆
熟了后,颜色为红,吃起来青涩酸甜,皮薄汁多,但吃多了会珈口。
3、酸筒杆
◆◆◆
也叫着虎杖,长在山上的水沟里的,摘嫩的酸筒杆,就嚼它茎里面的汁,酸酸的,味道不错。等它长粗壮了,里面就会贮存很多汁!
4、灯笼萢
◆◆◆
酸酸甜甜,种子小而多。又名红姑娘、挂金灯、戈力、灯笼草、洛神珠、泡泡草等,北方称为菇蔫儿、姑娘儿,以果实供食用。
5、南酸枣
◆◆◆
俗称“流涕枣”,土话叫“比弄(鼻脓)”。果核与果皮间有较薄白色果肉可食用,果肉酸中带甜,靠果核处酸,感黏滑粘稠状(鼻涕果)。果核的顶端有五小孔(五眼果、四眼果),核坚硬。
6、刺苔
◆◆◆
一种刺上面发的芽,把外面的皮拨掉,吃里面的茎。
7、阳雀花
◆◆◆
山上野生,在花没有完全开的时候摘,可以炒着。
8、黑老虎
◆◆◆
有“福星果”“益寿仙果”“天下第一奇果”等美誉。又叫布福娜果,集菠萝、葡萄、荔枝的优点于一身,风味独特,故又名菠萝葡萄。
9、黄栀子
◆◆◆
很香,而且可以做菜。可能很多年纪小点的没吃过。叶竹是一味中药,我记得老人常采回来晒干做什么药剂的,快过年的时候用来做"十井把子"不过那时不太关心。
30、地木耳
◆◆◆
又名地耳、地衣、地皮菌、雷公菌、地软儿、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
31、胡葱
◆◆◆
多年生宿根草本。鳞茎细长,纺锤形,外被赤色小鳞膜。冬季生叶,夏季枯萎。
3、洋荷
◆◆◆
又名白蘘荷、野姜、野良姜等,属芭蕉目,姜科植物。
33、鸭脚板
◆◆◆
一种长在云南山里的野菜,因为它的叶片每一枝桠形状是分三瓣状,有些像鸭子的脚掌,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
34、野芹菜
◆◆◆
又名毒芹、白头翁、毒人参、芹叶钩吻、斑毒芹,全棵有毒,根的毒性最大,吃后恶心、呕吐、手脚发冷、四肢麻痹,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35、橡子
◆◆◆
是橡树的果实,没板粟好吃,炒着吃还可以。
36、野栀子花
◆◆◆
很香,上山摘来当菜吃的,很好吃......
37、奈李
◆◆◆
青青的奈李很甜,特别是每缝双抢前后。每当奈李快没落的季节,在那些别人没摘干净的奈李树丛中发现一个就象珍宝一样的,兴奋,特好吃。
38、艾叶
◆◆◆
小时候常去采,在路边到处都是,在农村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会有的,而且它是一种很好的药草,用它晒干后放鸡蛋煮汤。
39、马齿苋
◆◆◆
又名马齿菜(蚂蚱菜)、马齿草、五方草、长寿菜,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
40、蜂蛹
◆◆◆
外地人看着瘆得慌,但是湖南人看着一点都不陌生!不过蜂蛹现在可是个稀罕物呢,越来越少见了!一般我们会炸着吃,那股焦香味让人欲罢不能!
小伙伴们是不是好怀念
那些年吃过的“山珍海味”?
来源:掌上春城
峰火昆明
官宣!北大唯一文旅班来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01北京大学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研修班”开始招生啦(级已有来自全国各文旅优秀企业高管50人报名学习,00级由于疫情暂停开设),本课程融汇了北京大学0年文化产业研究的探索和积淀,依托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多学科交融环境,旨在培养懂文旅、擅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和旅游行业精英。修完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颁发“北京大学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研修班”结业证书,加盖北京大学公章。名额有限,错过等一年~
来源
文化产业评论
北京大学
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研修班
审批编号:北大培训号
北大官方唯一文旅培训
课程背景
00年,新冠疫情的突袭,让包括文化和旅游在内的众多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行业寒冬。随着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如何更好地满足疫情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高民众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是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当前以内循环为主,文化和旅游消费迅速升级的大背景下,市场对有内容、有深度、有体验的文旅融合产品具有迫切的需求。因此,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是当前及未来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之一。
现今市场环境下,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就是要打通行业壁垒,跨界交流碰撞,将旅游与影视、文博、演艺、动漫、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等进行深度的融合,将时尚流行文化元素加速融合转化到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产品中,在旅游景区、城市、乡村三个主要场景中,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积极构建新的产业体系,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赋予旅游行业新的生产力和生命力。行业复苏绝不是回到疫情之前,而是浴火后的新生,是适应新需求的提质升级,不断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和新向往。
本项目课程融汇北京大学二十余年文化产业研究的探索和积淀,依托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多学科交融环境,结合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需要,旨在培养具备较高艺术审美、创意赋能、商业创新、品牌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对象
?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文旅演艺、文旅科技、文创设计、文化活动、乡村创生等行业民营文化和旅游企业高层管理者、项目操盘手;
?寻求企业创新发展或者转型升级的民营文化企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及高层管理人员;
?服务于文化和旅游项目的相关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注:本班不招收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国家公职人员参加或旁听。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四种能力(审美能力、创意能力、经营能力、营销能力)出发,以文化资源活化与产品创新设计为主线,针对景区、城市、乡村三个主要场景展开相关教学,并通过实践项目考察与策划,培养学员的整体能力。
模块1: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
?文化艺术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根基与灵魂。没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基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空中楼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消费文化剧烈冲击着传统价值体系,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艺术价值已经失去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poa.com/hpxz/8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