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都要从去年八月的某一天说起。我家也有小朋友,我也有很多适龄家长好友,有一天,有人给我发了一份教辅书的推广文,还有一些其中的截图,问我,这个教辅怎么样。我一看,不行啊,多年作为编辑和作者双重身份,校对了很多文稿书稿,我的职业病就犯了,开始挑错。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认错物种,写错描述,贴错图片,挑了一堆。于是本着揭发不靠谱图书的一贯作风,我就发了一条微博,把错误列了出来。对的,这就是一切的开始。第二天,这套教辅的主创团队就开始联系我了。类似的事,以前也发生过:我给别人挑错,相关人员就跑来卖惨,请我删了微博,息事宁人。危机公关嘛。然而这次不太一样。主创团队的老板亲自来了,他表达了一个意愿:第一,因为这些错误,我们把已出售的书尽量召回,没出售的销毁重印,损失的费用,我认了;第二,我不计较你给我挑错,我还想请你来和我们合作。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挑毛病容易,正经干事难,再看看老板,并非光说不练,我在外面出差,他专门从北京跑去我的出差地,约我见面,商谈合作。我觉得这确实是做事的态度,确实有诚意,也有责任感,于是就应承下来。这套书叫《绘本课堂》,我们主要负责的一部分叫《年级阅读》,是完全贴合最新的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套教辅书。教材分上册和下册。我给挑了毛病的,是上册。因为有问题的书召回了,要尽快重新审校,改错,所以我邀请了几位有专业背景、熟悉科普工作的朋友和老师,先来帮忙捉虫。那时候我出差在外,没有公事的时候,就在宾馆里一待一整天,校对,并帮忙找合适的图片。上册的校对完成,修改幅度其实挺大,至少我觉得,很多明显的错误都修正了。这还没完,主创团队公司的老板说,不能这么干,临时捉虫,不如从最开始就好好编写。特别是《年级阅读》这部分,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扩展,可能从某个知识点延伸开去,介绍相关的更多知识和信息。所以我和几位朋友一起,从起始阶段就参与了《年级阅读》下册的编写工作。约了几位在中学教授相关学科的老师,以及几位科普圈里口碑很好的作者,也约了不少知名的摄影师。我想,既然要干,就好好干,这其实就是在编科普书。虽然是基于小学语文教材,但所谓厚积薄发,用于开拓视野,掌握正确的知识,并且把内容写得深入浅出,其实要求不低。就这么开工了。人家老板从头到尾,就没说过一句“你把挑错的微博删了吧”,直到现在,那个微博还在,作为一个历史见证。我问老板说,之前发生的事,可以写出来吗,他说,没问题,实事求是就好,关键是让《年级阅读》成为真正的精品,造福一代学生。《年级阅读》这套丛书,是结合小学语文课本的扩展阅读,同系列《绘本课堂》还有其他一些类目,比如学习书、练习书、素材书等等。作为一个科普工作者,除了为整个系列提供校对意见之外,我们主要负责《年级阅读》之中相关文章的编写。我就不说这套书怎么怎么和课本紧密结合了,您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因为这确实没什么特别值得自豪的,跟着课本的指挥棒走,是常规思路。我想说点不一样的:1、剔除不靠谱的“阅读”往往有人觉得,小学生好糊弄。其实不对,现在的孩子,有很多信息获取渠道,有时候他们比大人都明白。而从前有一些“经典”的阅读素材、知识扩展等文章或段落,明显是不对的。在丛书编写的过程中,我们把类似的“经典内容”,凡是不对的,都剔除掉了。我们自己撰写的内容,也尽量仔细核实过,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举个例子说,李白。这个故事被不少面对小朋友的书引用,也被一些教辅拿来用。我直接标注说,这必须删掉,因为完全不靠谱。以我浅薄的古汉语常识我都知道,“白”字在李白那个年代是入声字,和平声的“开”“来”根本不是一个韵部,这个“诗”就完全不押韵。会出这种错,它一定是当代人瞎编的,而且还是水平特别差劲的当代人瞎编的。还有很多所谓的“民俗”,追本溯源一看,也都是有问题的,甚至我们团队自己写的初稿,在后来校对和讨论时,发现来源不靠谱,也都去查证了更权威更准确的信息源。比如还是李白,他和杜甫相交,哪一年去的泰山,原本《年级阅读》里是引用了一篇别人的文章,但原文存在错误,为这个,我抠着文献捋了一遍李白和杜甫那几年的行走路线。(内文图片因为有水印不太清晰,实际印刷质量还是不错的。)再举个例子吧。比如,关于“闪电是怎么形成的”。老派“科普”说,天上一朵云带正电荷,一朵云带负电荷,两朵云遇到了,轰隆隆,就打闪打雷了。但这是不对的。具体怎么回事,我专门去看了好几本气象学方面的书,比如大学教材。同时还请教了好几位相关专业的老师。了解到了差不多正确的一个过程之后,又觉得太复杂,难以让小学生简单理解,于是从复杂的基础上再慢慢精简,就变成了这个样子: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所谓的“自然观”其实就是你怎么去看待自然。这明明是一套语文的教辅,为什么要说自然观呢?因为自然之中,既包含文科,也包含理科,其中有历史,有文化,有地理,有生物,有天文,有科学,是个综合的领域。如果孩子看到一种动物或植物,首先想的就是能不能吃,或者想的就是它对人类有没有用,这是不够的。在饥荒的年代,这有利于生存,但我想肯花钱买这套教辅的家长,总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眼界和心胸。我们会告诉你,古代人怎么看自然,现代人怎么看自然,文学里的自然,历史故事里的自然,自然和自然之间的关联。比如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中讲到河豚,我们并不是告诉你河豚怎么吃,怎么好吃,苏东坡怎么吃,就完了。而是先说河豚的生物学上的属性,它为什么鼓起来,它为什么有毒,它首先是自然之中的一分子,这才是重点。比如讲到熊猫,除了熊猫萌,熊猫可爱,熊猫滚滚,当然应该有关于熊猫自身的知识,此外,我们还专门讲了“熊猫降级”的事:由于受到较好的保护,在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熊猫的濒危等级下调了一级,这是对于中国自然保护工作的最大肯定和鼓励。这种自然和人之间的关联,也是我们希望传达给读者的。3、加入最新科研成果作为一套在年编写的丛书,我们甚至把年的最新科研成果,也加入到了丛书之中。知识需要更新,视野更需要更新。比如年世界气象组织确定的最新的云彩种类,我们收录了。比如年新发现的琥珀中的古鸟类,我们收录了。比如一些动植物的分类系统调整,我们也随之做了改动。拿我最熟悉的植物领域来说,“按新观点,海带不算是植物”以及“海洋中其实也有很多高等植物”,这些观点,我们都做了说明。小朋友如果仔细阅读,至少就不会被一些不靠谱的说法而产生一个错误的印象。其实之前我参与编写的原创观云科普书《云与大气现象》,还没有收录一些新的云种。但这次由于恰好有与云相关的课文,我们就撰写了一篇关于云的种类的扩展阅读,特别是介绍了一些新的云种。同样,有些内容您在任何国内的图书里可能都看不到,但它是正确的。我们不想让中文的科普内容落后。还有一些则是长久的教学或者科普内容都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的错误或不当。又或者,只在极小的专业领域内才能够了解到正确的说法。比如说,闪电的分类,您可以在网络上找一找相关的说法。为了确认这个究竟怎样表述才合适,我请教了好几位相关的专业人员,结果这篇稿件处理完,我都要变成闪电迷了,很想亲自去追着看各种闪电。4、选取精美图片《年级阅读》这套书里的图片,除了一些来自图片库,我们也专门邀请了若干位各领域的专业摄影师,来提供一些精彩作品。比如成名已久的自然摄影师唐志远先生,比如天文摄影师张超先生,昆虫类的照片邀请了计云先生(凡虫)和严莹女士(三蝶纪),鸟类的照片邀请了张瑜先生,云和天气现象图,也由张超先生、计云先生提供了图片。还有一些文物、古建筑的图片,也同样邀请了相关专业摄影师。昆虫部分摄影展示图:海洋动物摄影展示图:云和天气摄影展示图:我自己也提供了一些图片,因为一是要保证准确、正确,二是要有尽量美观,这不是从图片库到处搜罗图就能做到的,更不用说那些没版权的网图了。在年我为果壳网物种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