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知道,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学技术。克隆技术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克隆技术成为生物学中最璀璨的明珠随着克隆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人们经历了克隆技术的三次革命:微生物克隆,DNA克隆和动物克隆。通过前两次革命人们成功实现了对单细胞生物的克隆以及对遗传物质的克隆。本质上说前两次革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克隆”技术。只有第三次革命,人们才最终实现了从单一细胞复制整个动物的历史创举。
但是地球上有太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到目前为止克隆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生物至少从操作层面来说其实还是存在一定争议的。
年,世界上第一个克隆生物,绵羊多利来的世界上,标志着克隆技术的实际落地应用。
克隆羊多利随后,各种各样的动物被克隆出来:年成功克隆猕猴和猪,年成功克隆牛和猫,年克隆鼠,年克隆兔、骡、鹿和马,年克隆狗。
随着克隆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自身所掌握的生物学技术越来越有信心。此时,脑洞大开的科学家和科幻爱好者们纷纷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能不能克隆曾经的地球霸主,已经灭亡很久的恐龙呢?
所以,克隆恐龙和克隆已知动物的区别是什么?需要哪几步呢?
Step1找到并提取恐龙的DNA
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遗传信息。关于生命体所有的信息都被保存在DNA中。提取得到某个动物所特有的完整DNA遗传信息是克隆技术的关键。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就给出了一个听上去非常合理的寻找恐龙DNA的途径:琥珀中曾经吸过恐龙血的蚊子。这听上去很科学。
我们能找到恐龙的DNA吗?Step2找到合适的去核卵细胞,并导入恐龙DNA
一个细胞的结构包括含有DNA遗传信息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以及包裹它们的细胞膜。细胞是脆弱的,难以穿过几千万年的历史长河到达我们的时代。否则就不会有化石这么一说了。我们不能指望能找到完整的恐龙细胞。我们还需要为找到的恐龙DNA寻找一个合适的“家”,它们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才能被读取并执行。
寻找卵细胞也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一个动物的卵细胞就可以拿过来用。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寻找恐龙近亲的卵细胞。
这个世界还存在恐龙的近亲?是的,它们就在你我身边。鸟类。
现代主流观点认为,现代的鸟类就是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是恐龙的直系后代。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鸟类的卵细胞为恐龙DNA搭建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家”。
恐鸟是恐龙向鸟类转变的过度物种Step3为搭建成功的准“恐龙受精卵”寻找合适的母体
为了让恐龙的卵细胞能够正常分裂为受精卵,并顺利发育为恐龙小宝宝,还应该为搭建成功的准恐龙“受精卵”寻找到合适的子宫。这儿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鸟类,但是普通的鸟类体型都非常小,即使鸟类提供了卵细胞基质,但是后代的主要特征应该还是由恐龙的DNA决定的。我们都知道,一般的恐龙蛋非常大,而如果鸟类的体型太小,可能装不下大个的恐龙蛋。
怎么办呢,找一个大体型的鸟类,鸵鸟,似乎是个好办法。
另外一个解决办法是找恐龙的另外一个近亲,蜥蜴类爬行动物。例如鳄鱼等。它们往往具有非常大的体型。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
蜥蜴体型可以很大当然,这里我们提出的方案就像把大象装到冰箱里需要几步一样。如果真的实行,这其中会涉及到无数的精密技术。例如如何寻找到合适的恐龙DNA,如果顺利,我们还需要试验筛选哪种鸟类的卵细胞最合适,怎样将卵细胞和DNA顺利融合,更需要在合适的母体选择上下大功夫。这其中某一个步骤出现差错,整个过程都将失败。
即便如此,以上的讨论也是属于天方夜谭的幻想。
因为就连第一步,大自然都让我们吃了一个闭门羹。
年的一项研究明确指出:DNA分子的半衰期只有年。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最为古老的DNA也只有70万年的历史。而恐龙已经灭绝万年了。
而电影中所说的在吸血的蚊子中提取,更是无稽之谈,他们估计连蚊子的DNA都提取不了。
更何况即便我们真的找到了恐龙的DNA,其遗传信息是否完整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我们人类的手还是不要伸得太长,如果我们真的克隆出了恐龙,那么目前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为了保护地球现存物种,更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还是把这个大胆的想法保存在我们自己的头脑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