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有长期稳定的地质环境,埋藏的环境不能发生火山和地震。2.要有足够久的时间,埋藏时间至少要大于万年。3.要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干都会破坏琥珀形成。
在地质作用下,中生代白垩纪到新生代第三纪这段时间里,松柏科的植物所产生的树脂与树胶被埋在了地下,此后经过漫长的地质期,树脂树胶会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有机化石,也就是琥珀。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稳定的条件、足够久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是缺一不可的:
1.琥珀埋藏的环境,如果经常发生火山、地震等不稳定的地质运动时,琥珀就难以形成,就算琥珀已经形成,还是会被破坏掉,所以需要稳定的地质。
2.埋藏于地底的树脂、树胶,如果时间低于万年,甚至连完全石化都做不到,也不可能形成琥珀,足够久的时间是必须的。
3.树脂、树胶所埋藏的地下,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将其融化,湿度太过干燥又会开裂甚至化成粉末,温湿皆宜才最为合适。
在所有的琥珀中,有昆虫类的琥珀被称为“虫珀”,以昆虫清晰、形态栩栩如生、质地上乘、个体大、数量多为最佳,它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充满巧合的过程,需要在树脂刚好流下时,而昆虫又刚好在此盘旋停歇,无意间被粘在树脂上又逃脱不得,再经历环境、时间、温湿度三个条件才得以形成,所以非常的珍贵稀少。此外,从专业角度划分,琥珀还能分为黄金系的金珀,红色系的血珀,绿色系的绿珀以及在强光照射或者在投射光下成红色的翳珀。